5月18日,在“AI賦能數字中國產業論壇暨2023云從科技人機協同發布會”上,云從科技自研“從容大模型”正式亮相。
根據發布會信息,“從容大模型”具備問答、閱讀理解、文學創作以及解題方面的能力。受發布會消息影響,5月18日午間休盤,云從科技股價漲至42.43元,漲幅達到5.47%。截至當天收盤,云從科技報收41.80元/股,漲幅3.90%。
事實上,此前云從科技官宣殺入大模型賽道時,便引起了媒體和行業的討論。這背后,一方面是大模型為當下互聯網最火的賽道之一,另一方面則在于,作為“AI四小龍”之一的云從科技,一直備受關注。
AI產業三次浪潮中,云從科技游刃有余
從20世紀40年代人工智能誕生到不斷發展至今,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出現了三波發展浪潮,分別為人工智能發展形成階段、人工智能快速成長階段和人工智能縱深發展階段。
與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相比,我國AI產業盡管起步較晚,但在國內企業的助推下,也穩步有序地經歷了起步階段、發展階段和加速發展階段。
具體而言,在“由單點技術爆發驅動,計算機視覺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,催生了AI初步應用”的啟蒙階段,我國AI產業誕生了以云從科技、商湯科技、曠視科技、依圖科技為代表的“AI四小龍”。
隨后,日益錯綜復雜的場景需求引發AI產業的第二波浪潮,行業化、場景化趨勢逐漸明顯。通過視覺、聽覺、語音、動作等方式與機器進行交流的“人機協同”成為了這個時期AI發展的關鍵。
此時,從成立之初就在開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云從科技,不僅在第一時間抓住了AI單點技術帶來的市場機遇,迅速布局戰略性技術,也憑借多年的積累,走在了“人機協同”行業前端。
早在2020年11月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,云從科技推出的“全球首款人機協同操作系統CWOS”,就一舉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,也因此入選了“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”。
隨著國內AI的成熟,整個產業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,即“以人機協同的方式嵌入到所有的業務流程中”。云從科技也再次憑借著人機協同高效生成產品和服務,持續在各行業深度融合,并實現領先一代交互體驗。
而這,或許也正是云從科技全力投入大模型的研發,并將其引入人機協同操作系統(CWOS)的底氣和信心所在。
據官方介紹,云從科技“從容大模型”以問答、伴隨、托管三種形式展現。其中,“問答即當前的GPT;伴隨就意味著AI會像朋友一樣,伴隨用戶執行很多事情;托管就意味著事情主要交給AI來做,類似網游中的‘掛機訓練’。能走到托管這一步,人就可以解放出來,做更多有意義、有興趣的事”。
在云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看來,“大模型將帶來內容和交互革命”。但想顛覆傳統交互方式并實現突圍,并非易事。目前賽道選手眾多,國產大模型之火越燒越旺,文心一言、通義千問、天工、360智腦……相關產品層出不窮。由此來看,在這場馬拉松競賽中,云從科技攜“從容大模型”入場有幾分勝算?
以基礎大模型為起點,探索商業化應用
對于大模型發展路徑規劃,云從科技具有清晰的認識。周曦表示,“金融、法律、醫學等不同的行業,都有自身的行業大模型。而沒有強大的基礎大模型,直接去做行業大模型,是不具有長期持續的生命力的”。
據了解,“從容大模型”就是一款基礎大模型,其可以根據給定的文本或語音數據進行學習和分析,并深度理解自然語言的含義和語義規則,具有高度智能化及自適應性,在NLP領域具有諸多優勢。具體表現在,在問答領域,可以輸出具有邏輯性和實用性的答案;在閱讀理解領域,可以抽取關鍵信息,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型;在文學創作領域,可以自動判斷故事情節的發展軌跡;在解題領域,可以自動推導出答案,并給出解答思路。
整體來看,“從容大模型”的基礎功能非常顯著,這或許也會使人認為其難以與其他大模型拉開差距,不過從目前行業發展情況來看,做好一款基礎大模型十分必要。
具體而言,大模型的開發迭代成本較高,目前不少企業顯然不具備獨立開發運維大模型的能力,但在此方面也需緊跟時代趨勢,擁有匹配自身特性的大模型產品。而當前不少廠商主要是從自身需求和優勢出發,提供大模型產品,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匹配性不高、生態空間有限、行業輻射范圍不足等問題。
在這一方面,云從科技認為,“想讓行業大模型足夠實用,便需要重新訓練基礎大模型”。目前“從容大模型+CWOS操作系統”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平臺開放性,可以通過學習不同行業的知識,根據場景需求,幫助客戶完成相應行業大模型部署,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可行性。
不過,正如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所言,大量可以用于訓練分析的數據資源、設計精巧的人工智能算法,以及能夠支持超大規模計算的云計算,是當前人工智能得以快速發展的要素。要想推進大模型產品與千行千業結合,擴大技術應用邊界,產生實際效果,若沒有算法、算力等方面的積累,容易引發“紙上談兵”的質疑。
而追溯云從科技的發展歷程,可以看到,與其他廠商追逐熱點的路徑不同,云從科技推出“從容大模型”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,其具備的先天優勢使其可能更容易推進大模型產品商業化落地。
算力方面,云從科技擁有強大的資源儲備,約有數千張卡的規模,可同步滿足3組基礎大模型和10組行業大模型的訓練和調優工作,預計未來將擴展到上萬張卡的規模。算法方面,早在2020年,云從科技就陸續在NLP(自然語言處理)、OCR(光學字符識別)、機器視覺、語音等多個領域開展預訓練大模型的實踐,進一步提升了各項核心算法的性能效果。
基于云從科技對于基礎大模型落地明確的規劃以及其突出的產品力,如今已有不同行業的多家公司和云從科技簽約,以合作推出不同領域的行業大模型。比如,云從科技不僅將與中國中檢合作推出質量大模型、與游族網絡合作推出游戲大模型、與艾登科技合作推出醫療大模型等,還在內部孵化了大麥數字人直播平臺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同于此前產品主要面向G端和B端,云從科技此次推出“從容大模型”主要是面向C端,由此不難看出,“從容大模型”或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商業價值。
結語
此次發布會現場,云從科技表示,“在大模型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”,但從多家企業與其開展合作來看,云從科技大模型產品的商業化潛能已獲認可。加之行業發展前景廣闊,據IDC預測,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147億美元,到2026年將超過263億美元,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和應用實踐,云從科技乘時代之風,有望進一步實現標桿落地。
作者:Bonnie
文章來源:松果財經(公眾號:songguocaijing1)旨在提供活潑、深度的財經商業價值解析,做一個有態度的行業觀察者!